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端午節的想像

當年屈原身為楚國的謀士,受到楚懷王的信任並常與之共議國家大事。屈原主張應該與齊國合作,共同對抗越來越強大的秦國,但當時的楚懷王仍然想要與秦國交好。後來楚懷王在武關被秦昭王給扣留,屈原繼續輔佐楚頃襄王。楚頃襄王在位第六年的時候便策畫與秦國合作,此舉遭來屈原的大怒責備,因此他便被驅逐出郢都流放至偏遠的江南。事實上屈原不是第一次被流放,在楚懷王的時代就因為楚懷王聽信了秦國使臣張儀用六百里的土地騙取了楚國與齊國斷絕合作,最後卻只得到六里,屈原在當時力諫反對就被流放到漢北地區。

[閱讀全文]

看高不看低

起初天下的人只有一種語言,使用一種話。他們在東方一帶流浪的時候來到巴比倫平原,在那裏定居。他們彼此商量:「來吧!我們來做磚頭,把磚頭燒硬。 」於是他們用磚頭來建造,又用柏油砌磚。他們說:「來吧!我們來建造一座城,城裏要有塔,高入雲霄,好來顯揚我們自己的名,免得我們被分散到世界各地。」於是,上主下來,要看看這群人建造的城和塔。他說:「他們是同一個民族,講同一種話;但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後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了。來吧!我們下去攪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彼此無法溝通。」於是上主把他們分散到全世界,他們就停止造城的工程。因此這座城叫做巴別;因為上主在那地方攪亂了人類的語言,把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

[閱讀全文]

後山的十字架

2009年七月有則新聞:「大學生蓋教室,深山部落動起來」。這則消息是報導國內多所國立大學建築系的學生,為南投縣信義鄉的原住民學童義築部落教室。他們利用自己在建築上的專業,讓在信義鄉的學童們,有可以享受在山林中的教室。這個消息傳出後,有許多人希望能夠透過小額捐助或是參與義築的方式,讓部落教室得以順利完成。

[閱讀全文]

聖靈請祢來

有一首歌這樣唱:「聖靈,請祢來,充滿在這地,我渴望更認識祢,更深的經歷,聖靈,請祢來,改變我心意,開我眼睛,開我耳,讓我更多認識祢,我呼求聖潔、聖潔、聖潔歸我主,我尊崇祢,榮耀、榮耀、榮耀歸我主」。 從聖經裡面的記載,我們知道耶穌在他要離開這世間之前告訴門徒們,他要差派聖靈來接續他的工作,要成為眾人的保惠師。

[閱讀全文]

生命的界線

「安樂死」,這個極具有爭議的課題,不知道我們聽到的感覺是什麼?還是我們是否支持或反對呢?聽到安樂死我們大概就會想到「 瑞士」這個國家,瑞士在1982年就成立了一個協助死亡的機構,名為「出口」。這個機構成立的主要目標就是在探討:有病在身的人,病痛難以忍受時,是否有辦法可以減少受苦的時間,而不是繼續延長壽命。

[閱讀全文]

回 家 之 路

今天是玉山神學院紀念主日,請大家繼續為著原住民神學教育、傳道人培育的需要代禱。玉神派俊凱同學來到我們當中真的很高興,因為俊凱是我大學的時候參加大專「原住民生活體驗營」在台東溫泉部落認識的青年。當年在部落他是孩子王,而現在已經是投身神學領域的預備傳道人了。時間過得飛快,當初去部落也沒想到會就此與原住民結下這麼深刻的情緣,也因為台東溫泉部落的影響,讓我在神學院畢業準備受派之時,有機會可以自願被派至有都市原住民牧區的東門長老教會。

[閱讀全文]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是之前引起很大回響的一部電視劇的劇名。在這一兩週裡面也真實發生在我們的社會中,就是有關精神病患者犯罪的精神認定問題。在這個兩難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有關這個難題也看了很多在網路上的資訊或是一些精神醫師的專業分享,有關生命的問題都是很難單一的解釋或是簡化的。比如說知覺失調,什麼樣的程度真的可以量化嗎?對於有精神失調的患者家庭來說,或許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困境與關係斷裂的問題,但對於因此而失喪家人的人來說,何嘗不也是可能造成某種程度失調的重大打擊嗎?

[閱讀全文]

一點小信仰

已經來到五月了,自從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經過了100多個日子了。這禮拜看到一篇文章,談及有關近日連續的零確診之後是不是漸漸地回到「以前」的生活。在這文章中所談到的主要也是跟指揮官的想法一致,這些看來為了防範疫情的各種防疫措施,在將來必須要內化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就是說勤洗手、戴口罩等等都是將來必要的生活方式,而那種自由自在基本上已經過去了,隨之而來的是某種條件之下的自由自在,但老實說,附加條件就稱不上是自在的生活了。更有意思的是,在這幾個月的防疫措施中,連以往很常流行的腸病毒或是流感都有趨緩的局勢,這其實也證明了人們對於自身防疫若是做到位,病毒的侵襲真的就會少很多。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