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暢游靈裡的脈動

信仰在我們生活中的比重是多少?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大的bug,不過對我們來說是很真實的鏡子,映照我們對於上帝的理解,以及我們是如何看待信仰。可能我們會說信仰是全部、是根基、是生命最初的樣貌,這樣的思考頗有正中靶心的意味,但真正的問題就會是當我們視信仰為全部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勢必要合於這樣的思考與觀點。但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如一開始弔詭的問題意識,信仰或許只是某一部分。

[閱讀全文]

領受聖靈的服事

五旬節那一天,信徒都聚集在一個地方。忽然有聲音從天上下來,彷彿一陣大風颳過的聲音,充滿了他們坐著的整個屋子。他們又看見形狀像火焰的舌頭,散開,停落在每一個人身上。他們都被聖靈充滿,照著聖靈所賜的才能開始說起別種語言來。那時候,有從世界各國來的虔誠的猶太人住在耶路撒冷。一聽見這響聲,一大群人就都聚集在一個地方。大家非常興奮,因為每一個人都聽見信徒用他本地的語言說話。(使徒行傳2章1-6節)

[閱讀全文]

加爾文說禮拜

這禮拜有聽到同工問我,能不能針對青少年有什麼信仰基要真理的教導,或許從「禮拜」開始談起,畢竟對我們來說,所有的聚會其實都可以是一種禮拜的形式。在我們的傳統中,禮拜是以講道為基礎來設計的,所以也會看到許多禮拜堂的設計講台都是放在中間,這當然跟加爾文的禮拜神學有很大的關係。

[閱讀全文]

看為美好的牠

前一陣子在臉書上看到有關寵物告別式討論的相關文章,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議題,現代人的家庭很多都有飼養寵物,雖說寵物的類型可能形形色色都有不同,但對生命本身的疼惜與看重應該都是相同的。像家裡就養了汪星人,就會很注意有關狗狗或是寵物的消息。這個議題事實上在實務面上的操作,已經有很多禮儀公司都在從事有關寵物的離別禮儀,也就是說這已經是現代社會必須要認真面對的課題。從宗教的角度來看,以「生命」的角度出發,或許可以給我們更多不同的看見跟思考。

[閱讀全文]

白煙嬝嬝的背後

這個星期在我們這麼多政治上的烏煙瘴氣的消息中,可以帶來一個嶄新未來的好消息是新的教宗已經選出來了,這位教宗讓人感到興奮的不只是他的國籍,還有他是一位「理工男」,這點在網路上倒是形成一片歡呼。日前聖方濟離世的澆息傳出,就讓人感到「秘密會議」電影這麼快就很真實地呈現在大家眼前,無論是對梵蒂岡或是世界的人們,無一不在企盼「白煙」裊裊升起之時。當然,我們也在禱告中紀念新教宗的產生,這對事對世界局勢有著深刻影響的人物之一。

[閱讀全文]

跟著耶穌前進

這禮拜台灣的地方宗教盛事,應該就屬白沙屯媽祖繞進活動。曾有兄姊來跟我分享,很擔心自己的家人跑去參加媽祖遶進活動,我卻直言「很好啊」。或許大家會覺得怎麼從一個牧師口中說出近似支持的回應,有失作為福音宣講者的樣貌。但在很好啊之後,其實是一連串的「理解」,因為接著說就去關心家人參與的過程,每天急行軍的路程,去理解家人為什麼想要去參加,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或是期待去參加。這些問題看似平常,但事實上也是許多未信主家人的疑問,也會疑問著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上教會,要花很多時間禱告、讀聖經等等。若果說我們尋求心靈的平安,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參與在繞進活動,可能也是一種尋求平安的過程與方式,只是我們完全不了解而已。

[閱讀全文]

我在大專的日子

從神學院畢業到教會服事,受到主任牧師指派,開始參與在教會聚會的科大大專團契。早期教會因為看見鄰近的台北科技大學學生的需要,就開始了關懷與接待的服事,漸漸地就成立團契,進一步擴展關懷幾個不同的科技學院的學生,組成科大聯合團契。在參與大專的服事中,也成為團契與教會之間的橋樑,資源共享、彼此協助,像目前教會的華語禮拜司琴、陪讀班課輔老師,都是邀請大專學生一起來協助,也有畢業生繼續在我們當中一起服事與敬拜。

[閱讀全文]

從靜默到歡歌

今年北四區信義小區受難日聯合禮拜在教會舉行,從前幾年開始,北四區就將全區域的聯合性聚集大禮拜的方式,改為以較小區域的連結方式。今年分為信義區、松山南港區以及汐止區,各區域可以在受難日舉行聯合禮拜,也可以在今天復活節,就像汐止區一樣,舉行復活節聯合禮拜。這次因為是主要場地舉行的教會,自然也就主要設計禮拜的進行,無論禮拜如何設計,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來參與的弟兄姊妹一起思考跟紀念耶穌所成的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