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重返神學教育的滋味

這個禮拜利用兩天的時間到新竹聖經學院參加靈性研習教育課程,這是自己第二次參加竹聖這一系列開設的造就課程。不過這兩次都是跟聖經研究有相關的課程,可能是因為自己對這方面很有興趣,總認為可以在聖經裡面挖到很多的寶藏,就好像是一段冒險的旅程,在那個未知的領域中,可以探知很多很多令人感到新奇又新鮮的事。即使是從小聽到大的耶穌、上帝或是聖靈,都還是可以有很多很不一樣的看見跟領受。

[閱讀全文]

隨手的人生觀察

最近有朋友推薦我看在Netflix上的一部動畫「葬送的芙莉蓮」,說這部動畫的節奏不快,但看到裡面的人物刻劃卻想到我,主角看事物的感覺跟我很相像。附帶一提,在朋友跟我說玩的隔天,我的NF上面就出現這部動畫了,網際網路的大數據蒐集真是很厲害。

[閱讀全文]

翻轉生命的價值

不知道大家上週專講「翻轉老化的新價值」後,有什麼樣的想法或是感動,被稱為「又長又老」的教派組織,會不會在這個超高齡的社會來說,其實是一大優勢呢?換個觀念、換個角度來想,成熟與成長的契機好像隨處都在,只是我們對自身生命樣貌的理解,可以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呢?我自己很喜歡的一位天主教神父盧雲,他結束了教學的工作之後,投入在「方舟團體」的服事行列中,在這些多重障礙的孩子當中去服事他們。當然,從學術的領域退下來,也沒有就此退出社會參與的腳步,他繼續著書、繼續陪伴這些孩子。或許可以讓人們得以經驗到些許的天主之愛,這就足夠了。

[閱讀全文]

再思高牆與雞蛋

上個星期的文章提到村上春樹先生的想法,發現自己寫錯了,不是石頭而是高牆。真是對閱讀每週一文的大家感到抱歉。這是村上春樹先生在2009年所說過的話,當時是耶路撒冷文學獎的頒獎,再加上當時發生了加沙戰爭。他所說的話是這樣:「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閱讀全文]

雞蛋碰石頭

面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作為基督徒或許應該多方地蒐集資訊,看看不同面向的觀點,不要太快的以一種「基督信仰」的觀點去回應或是理解在其中很複雜交錯的成因,或是單單化約為宗教信仰的層面。對於以色列或是所謂的錫安,都不應做為判讀的先決條件。無論哪一方,其實都有所謂的極端恐怖主義,就連錫安復國也都曾經發動過恐怖攻擊行動,最著名的就是刺殺了拉賓,這自己人刺殺自己人的行動,實在是超乎我們想像的。那我們要怎麼思考呢?或許日本文學家春上村樹的想法可以給我們一些方向,在石頭與雞蛋,選擇站在雞蛋的那一方。

[閱讀全文]

不知道的知道

你知道老子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西方雅典的蘇格拉底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嗎?蘇格拉底曾說過:「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這是跟阿波羅神有關的小故事,就因為他曾經這樣說過,而被阿波羅神認為是雅典最聰明的人。的確,這樣的認知出自一位很有思想、邏輯,善於修辭、雄辯的哲人,一方面凸顯了做為人對於所知世界的渺小,一方面也展現了一種首先要倒空自己的思維模式。

[閱讀全文]

凝 視 死 亡

前一陣子做了一個夢,到現在依然記得夢裡面很深刻的對話。夢裡出現曾經很照顧自己、很愛自己的輔導,卻對自己說了你不再是兒子,我們就像是陌生人了。當下好像驚醒一樣的,想說這怎麼可能會發生,那一晚就沒再好好睡了。對這個夢境想了很久,在曾經學過有關夢境的理解中,距離的疏遠或是離去,可能會是在夢中出現的人物的特質,從身上消失了。例如在夢中出現很令人畏懼的人,其實不是畏懼這個人,而是比較像是這個人所擁有的某些特質或是關係,例如嚴厲或是被忽略,才會是自己很恐懼的。但在昨日下午接獲了電話,告知過去很熟識也很疼愛自己的長輩離世了,在那個當下腦筋一片空白,是不是自己理解錯了,而是告知「離別」已經來到了。

[閱讀全文]

浩瀚書海的寶藏

看著書櫃,竟然開始想著這些書是什麼時候買的,書裡面的內容是在寫什麼。然後又想著是不是有哪一本書沒有買,還是多買了。同樣的場景來到書店一整面書牆前,也想著這本書是不是已經買了,多買了怎麼辦,又該挑選那一本書呢。突然地想起曾經買過一本書叫做「精準閱讀」,直覺性地給予了「閱讀」極大的鼓勵與方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