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宗教動機

上週的週報文章談到了有關神學的思考,今天可以來談談有關宗教人的信仰態度與動機,不過這個議題其實也有點難,因為每一個人內在的動機是看不見的,也無法直接配透視,甚至可以包裝成所謂敬虔的樣貌,但我們的目標主要是放在人的動機與上帝的神學之間的關聯性。

其實我們看看圍繞耶穌身邊的人就會知道,無論神學再怎麼純正,信的人到底想要什麼,或是抱持著什麼樣的意念來親近耶穌,實在也是百百種。就拿一兩個例子來看看。先看看耶穌身邊的門徒好了:『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老師,我們無論求你什麼,願你為我們做。」耶穌對他們說:「要我為你們做什麼?」他們對他說:「在你的榮耀裏,請賜我們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馬可福音10:35-37)』這一段經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來求「榮耀」,當耶穌的國臨到的時候他們想要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

另一個例子是:『這時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裏,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他們在海的對岸找到他後,對他說:「拉比,你幾時到這裏來的?」耶穌回答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而是因吃餅吃飽了。(約翰福音6:24-26)』這一段經文更有意思,之前才發生過五千人吃飽的事件,接著就來個「生命的糧」的講論。耶穌在這裡很清楚直接點破他們來尋求不是因為神蹟,而是因為吃飽。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來思考的是,就耶穌自己本身來說,祂所講論的「神學」應該不會有我們上週所談的只是某一部分的問題,因為祂自己就是神,當然祂所宣講的、所論述的就會是最整全與完整的。即使這麼「正統」的上帝論述在他們當中,他們來跟隨、來尋求、來相信的動機跟期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甚至相差了十萬八千里遠。也就是說,宗教人的信仰意念很可能並不是因為百分百的上帝自己本身,而是因為「期望」。這個期望通常都跟自己自身的需要有直接的關係,就像那對門徒兄弟一樣,他們想要的是位置,是有關國的權位。而這些群眾們則是因為先前得了好處,想要再次地擁有與獲得。

事實上,這或許是再自然不過的信仰心態了,誰不是期望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安全、更舒適呢?將這些寄望在強而有力的神聖世界有何不對呢?然而,我們有沒有發現,當耶穌面對這些信仰需要與期望時,耶穌的回應總是回到祂自己本身。在這對兄弟想要權勢的期望中,耶穌談的是「受苦的代價」;在眾人想要得餅吃飽的欲望中,耶穌談的是「永遠不餓的生命之糧」。因此,總地來看,宣講就必須盡可能地宣講合於耶穌的教導與生命,而非迎合群眾的口味。或許,這才是神學受盡批評的問題,但真正問題其實不在神學,而在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