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的禱告

這個星期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舊曆年,在這裡先祝大家「新年快樂」!今年是「鼠」年, 這個12生肖的年曆滿有意思的,在傳統的民俗中每一年都會有該生肖要注意的事情或是相沖的問題。對我們來說沒有這樣的困擾,不過我們知道為什麼是這12生肖嗎?那麼多的動物中為什麼偏偏是這12種呢?而且其中還有這傳統中不一定真的存在的動物「龍」呢!記得小時候有一套書叫做【中國童話故事】,一套12本每個月一本,在第一個月中就有一個這12生肖的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若我們問問「古哥大神」就會有相關的連結。這故事無論是什麼樣的版本,都是有趣的在動物界當中的競爭,好做為年份的代表,但說穿了,哪一年真的有差別嗎?


神話故事就這樣源遠流長的傳下來了,而我們也在這樣的文化中薰陶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一年的生肖都有其獨特的裝置藝術或是吉祥話。前一陣子隨意逛到瑞士刀的專櫃,發現竟然有每一年的紀念瑞士刀,連這外國品牌的商品都在地化的推出商品。甚至賣衣服的也跟上這波吉祥生肖,用了最著名的米老鼠來做為今年鼠年的代表,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對於基督徒來說這樣的文化其實也不會帶來什麼特別的影響力,在這樣歡樂的年節中「鼠」年大概就是一個12的循環的開始,不管是米老鼠還是傑立鼠,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在年節當中所看見的團聚與分享。

既然談到「年節」,在聖經裡面跟年節最相關的應該就是「逾越節」了。記得以前曾經寫過有關逾越節的兒童教材,在這個教材中就把這兩者做一個連結。說說幾個有趣的相似處:全家團聚、門楣上塗血跟貼紅底春聯、擊殺長子的靈和放鞭炮要嚇跑年獸、吃無酵餅和年糕,仔細看看還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猶太的傳統中逾越節其實比過新年更加的重要。猶太曆的節日到了現代有些許的複雜,以色列人出埃及是在正月沒有錯,但猶太的新年在後來卻演變成是在七月1日的吹角節,而在猶太曆當中卻是以秋天為一年的開始。

上帝要摩西去告訴法老王祂將要在埃及地所做的災難時,上帝也同時吩咐摩西去告訴以色列所有百姓,要將這一個月當作是一年的開始。每一戶都要預備一頭小羊或小山羊,按著家裡的人數多寡,或是可以跟鄰居一同分擔, 到了這個月的14日,就宰殺了所預備的牲畜,然後將血塗在屋子外的門框和門楣上,家裡的人都要聚集在一起,那一晚必須吃烤的羊肉、苦菜,和無酵餅。羊肉不可生吃,也不可吃用水煮的,必須吃烤的整隻羊,包括頭、腿,和內臟,不可剩下留到第二天;剩餘的要在當夜燒掉。你們吃的時候,要快快地吃;要束緊腰帶,穿上鞋子,拿著杖。這是上主的逾越節。

上帝告訴摩西,吩咐每一戶以色列人都要這樣來遵守,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所有人都不可以出門,都要聚集在家裡,當上帝巡行埃及的時候,看見門框、門楣上的血,就會越過去。這是要讓所有的子子孫孫都遵守的條例,而且在進入應許之地以後,也同樣要切實遵守這節期的禮儀,因為「這是獻給上主的逾越節牲祭,因為祂在埃及逾越了以色列人的家。祂殺了埃及人,卻保留了我們的性命。」(參考出埃及記12:27)在逾越節的晚上過後,連續七天都不可以吃有酵的餅,只能夠吃無酵餅,如果有人吃了有酵的東西,就會被上帝從祂的子民中除名。

逾越節的時間是在春分之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禮拜六。春分就表示是在三到四月之間,這個時期花草樹木都開始長出綠芽,百花齊放、昆蟲、飛鳥齊鳴的季節。為了要讓後代子孫都記得這件重要的生命拯救的事件,他們規定逾越節必須全家都聚集在一起,然後由年長者告訴子孫們這節期的意義。不但如此,上帝又為他們立了在逾越節之後要過除酵節,就是讓他們在七天之內,只能吃沒有參雜酵素的食物,特別是無酵餅。因為沒有放酵素,所以餅會很堅硬,沒有味道,難以吞嚥,用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永遠記得過去祖先曾經在埃及的奴役生活,以此要後代子孫能夠記住上帝拯救的恩典。所以逾越節是代表拯救,從一個奴役的生活進入應許之地的拯救恩典,同時上帝也設立當那個月為一年的開始,就是代表了拯救帶來了全新的生命,是新鮮活潑的開始。

「圍爐」,無論家裡的人住在甚麼地方,在這一天晚餐之前,大家都會回到家裡面,一起團聚、一起吃飯,就是俗稱的「吃年夜飯」。在傳統的習俗中,吃年夜飯也是很有學問,像是會吃水餃,象徵著元寶,或是吃整尾的魚,意思是「年年有餘」,或是吃年糕,就是要「步步高升」,甚至在南部的習俗中,那天晚上會一人都吃一株沒有剪過的菜,叫做長年菜,由長輩分給每一個晚輩,一家人圍坐爐邊,彼此分享好不快樂喔!稱做守歲。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替父母守住長壽,祈求閤家平安,是孝道的表現。守歲到午夜十二時後,大家放爆竹迎接新年。

在我們個人的家庭裏面,也會在除夕的晚上一起來分享許多感恩的事情,以及過去上帝怎麼帶領全家走過,就好像在逾越節的時候,兒孫輩會問家族的長輩,為什麼要守逾越節的節期,以此來教導孩子能夠明白上帝的恩典。同樣的,我們也在除夕的時候,數算上帝的恩典,同時也立誓、許願,在未來的一年中希望完成的目標。在新的一年,用感恩的心感謝上帝的恩典,也祈求上帝更多的帶領。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