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進步一點

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原子習慣」這本書,談到每天多加0.1的進步是很可觀的,從數字上的理解是在這0.1的次方加乘效果。書中鼓勵讀著不要輕忽每天所累積下來的效應,當然,也不要輕忽那些不好的累積,也是一樣會帶著極大的影響力。若在原子習慣中加上肌肉記憶,我們就會看見這很重要的相互影響結果,無論像是運動或是音樂,都可以很正向又直觀地看到成果。

記得第一次參加音樂成果發表會,只知道緊張到要爆炸的程度,頭腦裡完全是一片空白,雙手不斷地發抖,根本沒有辦法完整拉好一首曲子,站在台上,只希望時間可以走得更快一點,快快結束這很尷尬又覺得丟臉的時刻。很多人說學音樂要小時候就學,從肌肉記憶的角度來看,是很合理的觀察。在年紀小肌肉還在成長的階段,透過不斷地訓練,身體的靈活度特別是雙手的運用,肌肉會更加地去記住所謂的手型與力量的控制。這其實是成人以後很大的弱點與限制,因為我們的身體肌肉已經長成,要重新給它輸入新的記憶點,就會需要更多的時間與訓練。當然,這又關乎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專注與毅力。

另一個成人學習的限制就是「面子」問題,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當我們年紀越長,我們的臉皮就越薄,一點點事就很容易感到丟臉。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會,而是我們害怕出錯,應該說害怕在出錯之後出現的情緒反應。這當然跟我們熟不熟練有很大的關係,但在心理素質上,成人總是多了那麼一點「在乎」的事,即使我們說不上來到底在乎什麼。我們一定都曾遇過與人有衝突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爭個輸贏,不是因為論點,而是因為我們不想丟臉,我們需要撐起「自我」的樣貌。

回到肌肉記憶的分享,自己的體會是在練習16音符的速度上會卡在一個階段,手指與運弓會打在一起,而且跟頭腦想的不一樣。或許是自己練習的還不夠多,但感覺總是手指不聽使喚,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找罪受,或是萌生怎麼學了這些年還是這樣而已。就像去游泳一樣,雖然每天都在運動,但怎麼感覺就是停在一個階段。人家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要維持停在原地,可能就要花上很大的心力去鍛鍊到可以撐住,才能繼續想著如何前進。或許這就是古語沒告訴我們的事,不是只有進跟退,而是要先能夠持續撐住,產生出不退的氣力,才有前進的本錢。

生活中很多事大概都是這樣,熟能生巧,好像很簡單地描述某一種能力建立的過程,從數學來看就是原子習慣的方程式,再加上日常維持的肌肉記憶。信仰或許也是如此,每天的靈修就是建立記憶的過程,學琴哪有不碰琴的道理,認識上帝又怎能不去碰上帝呢?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3